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网 > 媒体农工商 >
南方日报:打造一流高职,农工商学院底气十足!
时间:2016-08-22 22:20  来源:未知  点击量:
《南方日报》于2016年6月24日在A10版时局观察栏目,以《农垦“黄埔军校”为农业现代化“造血”》为题,对我校创建“一流高职”,“十三五”规划,创新驱动等作了报道,多家媒体转载了该报道。 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党办)
 


粤唯一“农”字头高职院校365bet平台规则如何服务涉农产业?
农垦“黄埔军校”为农业现代化“造血”
 
竹影摇曳,棕榈成荫。走进365bet平台规则位于广州增城区的北校区,26个专类园区、500多种植物让人仿佛置身于亚热带植物园。
    实训楼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们在“营养驿站”忙着为客人们准备茶点。还没毕业的他们,既当“创业”又当“就业”,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习公司的经营中。
    建校30多年来,这所广东唯一的“农”字头高职院校伴随着广东农垦的加快发展,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紧扣国家和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方向,锻造出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一大批省级重点专业;着眼于契合广东农垦“走出去”发展战略排头兵的定位,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将一批批师生选派至东南亚、欧美地区深造、实训、就业……如今,广东垦区、海南省农垦30%的场(处)级领导干部和70%的科级干部都是农工商校友。
    这所被誉为农垦“黄埔军校”的现代农业特色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怎样对接产业转型的需求为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造血”?“一流高职 创新发展”系列报道第四期,走进365bet平台规则,记者独家专访学院党委书记杨群祥、校长杜方敏,解读农垦高职院校的创新服务密码。
 

我校党委书记杨群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



我校校长杜方敏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

面对面
谈资源优势

打造一流高职“底气十足”

    南方日报:近期,省教育厅提出我省将重点建设一批一流高职院校。杨书记在农工商学院工作近三十年,您认为学校“创一流高职”的底气在哪?有哪些资源优势?
    杨群祥:我认为底气十足,体现在几个方面:学校是广东“农”字头唯一的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国家和省的现代农业改革方向,主动服务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主动服务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协同解决未来“谁来种田”——新一代农民培养,“怎么种田”——农业现代化的问题等。
    农工商人传承南泥湾人和农垦人的精神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农工商精神。在艰苦奋斗中践行“难中求进、进中求优”,为国家教育资产增值8亿多元;在仅有1000万财政拨款的情况下,自筹投资近4亿元,建起一座新校区。
    学校是深度产教融合、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的典范。广东垦区是农业部两大直属垦区之一,学校作为农垦集团办的高校,依托的正是农垦巨大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以及其所带来的“学在课堂、习入实景”的鲜明优势。
    多年来,学校的专业设置按照社会需要、市场导向的原则,紧贴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知名度较高的专业群。其中,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食品加工技术(绿色食品方向)等专业都是全省高职院校“唯一”。而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会计、商务英语、软件技术、电子信息通讯技术、酒店管理等专业在广东省内,乃至全国都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名牌专业。
    农工商学院目前累计培养毕业生接近7万人,遍布整个华南,走向海外。学校招生不仅数量大,招生分数线保持在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第一方阵,历年高出省线40到100分,这对于一所“农”字头院校是非常不容易的。

 

谈创新驱动

“农垦产业发展到哪里,农工商就服务到那里”

    南方日报:广东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学校作为我省唯一“农”字头的高职院校,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服务全省创新驱动战略?
    杨群祥: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畜牧产业大省,学校一直坚持“依托农垦,面向广东,服务社会”,以及“农垦产业发展到哪里,农工商就服务到那里”。作为一所综合性院校,学校专业群的总体布局是以“农”为主导,带动“工商”两翼,三者融合发展。“农”字专业做特、做优,“商”字专业做精、做名,“工”字专业做强、做大,人文艺术专业协调发展。发挥“农、工、商”的优势,努力建成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以及我省的创新驱动战略方面,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
    不同于很多高校,农工商学院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学校同时是“农业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承担华南14省区农垦人才的培训任务。
    学校的专业群都有涉“农”的元素。如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电子信息通讯技术专业涉及精准农业、农业信息化管理,会计专业涉及农业企业会计,市场营销有农产品营销等,学校随着垦区发展需要,不断增设紧缺专业,如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畜牧兽医等专业。
    发挥专业优势,打造品牌服务点。近几年,学校围绕自身专业优势,依托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平台,与广百集团成立了广百商学院,目标是要打造商界的黄埔军校。学校还与广垦旗下旅游与酒店品牌、农产品营销品牌、畜牧品牌等合作,打造了旅游酒店管理学院、农产品商学院等。
    积极推动教师到垦区挂职。既有长期,也有短期;既有国内,又有国外,目的是希望老师更能接地气,了解企业,特别是农垦企业种养技术、经营管理、物流配送和产品销售等业务,以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科研服务方面,每年教师科研立项有近百项,大多数涉农、涉商。
    适应农垦战略定位。近年来,学校开辟泰语、马来语、柬埔寨语等语种教学,在海外开设农工商学院教学点,主动服务广东农垦作为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广东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农业排头兵的重要角色和定位,成为全国高职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这些项目已经持续推动3年,受到海外实习企业的欢迎。

谈创新就业

建立实习公司
打造实践教学“第三条通道”

    南方日报:面对涉农产业的转型升级,365bet平台规则如何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培育学生的创新“基因”?
    杨群祥:学校牵头成立了广东省南亚热带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广东南亚热带农业工程研究院,并按照“能力主线、模块定位、仿真模拟、生产实践”的原则,以实现校内基地职场化、校外基地教学化为目标,依托服务广东农垦,实施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222工程”,建立了集实践教学、技能鉴定、学生创业教育、社会培训、科研服务、技术推广“六位一体”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和校外共享型实习就业双基地。
    学校是首批建立校内实习公司的职业院校,建立了“营养驿站”“花卉超市”等多个实习公司,这些设在校内由学校主导的兼具企业的生产经营属性和学校的教学属性的校内实习公司,把学生带入真实的企业情景中实施教学,是一条不同于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等实践教学的“第三条通道”。此外,我们还搭建就业的高平台,是广东省唯一持续举办了16届现场招聘会的公办院校。
    杜方敏:学校较早地和国际接轨,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让学生了解国际规则、文化和商业模式,强化就业创新。作为广东省中英职业教育合作试点项目,学校与英国爱德思国家职业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合作举办BTEC HND教育,已培养双文凭学生3000多人。该中心经过英国专家质量评审,连续多年专业评价达到A系列,达到英国本土水平。这就给学生带来大量的海外实习、就业机会。多名学生在英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其次,职业教育强调所学专业与就业结合起来。我相信,未来的农业是高技术产业,种好一盆蝴蝶兰,技术含量不亚于一部电子设备。我们农业专业有巨大优势,学生走出来将会是农业的“职业经理人”。第三,高职教育面临着学生培养和企业需要有错位的情况,我们着力加深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定制化的人才,实现精准就业。第四,面向未来发展培养人才。结合产业升级调整,用适应未来先进的生产方式,来培养人才。

谈未来规划

创建全国一流高职
服务南亚热带产业

    南方日报:踏入“十三五”,在全省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过程中,学校将有哪些规划?
    杨群祥:学校多年来一直推进办学愿景,就是要把学校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东南亚有影响的南亚热带产业特色的应用型大学。
    面对“十三五”,有几个目标:打造成“省内一流”;“全国优质专科”;进入全国职业院校“管理500强”;办学规模稳定在2万人,保持省内前五名;建设一批一流专业,其中,25个专业进入“省内一流”,8个专业进入“全国一流”;伴随“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东盟地区教育合作,扩大学生在东盟企业实习就业规模。
    农工商学院努力成为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群体的重要基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基地,农垦核心竞争力的窗口,高级人才的聚集地。未来,要成为中国南亚热带农业产业智库和技术推广基地,中国农垦职业教育基地的“排头兵”。

职校淘宝

推广甘蔗高产技术获国家级科研大奖

    走进农工商学院粤垦路校区,行政楼门前的一个宣传栏引来许多师生驻足阅览。板报配图中,一位面容清秀的女士正在田间检验甘蔗的生长情况,皮肤被晒得黝黑。她正是该校热带作物系(以下简称“热作系”)专任教师李秀平。
    这位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李妈妈”的女教授,连续两年在学校科研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先后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粤建功立业女能手”。今年4月27日,在广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表彰大会上,李秀平更作为获奖代表宣读倡议书。
    作为热带作物方面的专家,李秀平将目光投向了广东农垦四大农业产业支柱之一的甘蔗种植。李秀平在忙碌的教学之余,带领多位年轻教师深入到田间地头,根据甘蔗品种及地块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实验方案:施复合微生物肥,在土壤中加入传导性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施保水剂……
    2013年至2015年,从不被当地农民理解到完全被信任,从5亩的试验田推广到8000亩,李秀平团队在甘蔗的高产、高糖和病虫害方面取得显著的突破,带动当地农垦效益的提升。
据统计,近年来,李秀平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科研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部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科技部863项目子课题,曾获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大奖。

课堂开到企业里企业引进学校来
    在农工商学院校门外300米处的佳鲜农庄旗舰店,农工商学院2014届毕业生黄文涛如往常一样来到店面,不时给认真工作的师弟师妹鼓鼓劲。从学生店员到店长,再到总经理助理,黄文涛仅用了两年的时间。
    “课堂开到企业里,企业引进学校来,公司建在校园里”。该校与广东广垦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共建了“广垦农产品商学院”,并共建产品检测中心。从2014年至今,该校陆续推荐了多批学生到此实习、工作,如今佳鲜农庄的员工里有73%都是该校的毕业生。
    佳鲜农庄总经理蔡杰介绍,为了培育该公司实施了“店长成长计划”,每期从学校推荐的实习生中择优20人,分别由公司的5位高管作导师,每位实习生能拿到2100元/月的实习工资。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将计划输送优秀的实习生到国外进行短训,并与学校商议将学生实习期提前到二年级开始。
    据统计,目前该校有58个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143859平方米,设备总价值9034.23万元。建成国家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7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达1311家,其中,大型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数量占18%。

杰出校友
    
郑俊奇:用新媒体卖橙子助农民增收

    最近,农工商学院2013届毕业生郑俊奇又回到母校课堂“回炉再造”。不过这一次,他是以汕尾农垦局领队的身份回校参加广东农垦宣传骨干培训班。
带着“农垦精神”走上工作岗位,郑俊奇毕业才3年,已是汕尾农垦局办公室的副主任。
    郑俊奇来到红江农场,萌生了用新媒体推介销售红江橙的想法。他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推广,在淘宝店发货,仅两周便卖出了4000斤红江橙。通过分层分类定价,橙子的均价更飙升到20元一斤。让小伙子欣慰的是,原本质疑他在做“白日梦”的农民,后来年增收好几万,专门拿着存折前来向他道谢。
    “虽然我学的是文秘专业,但是正是农工商学院浓郁的农学氛围,让我走向了农垦基地,服务了社会,也实现了自我价值。”郑俊奇对母校满怀感激。

招生速递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试点专升本协同培养


    2016年农工商学院招生计划为6800人(包括已录取的自主招生计划300人,三二分段计划293人),其中文科计划1910人,理科计划2002人,艺术类计划590人,3+证书计划1110人,退役士兵专项40人,省外计划285人。学校与嘉应学院继续合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升本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试点专业,打通“中职—高职—本科”立交桥。

开设东南亚语种课程
助学生海外就业

    该校先后与德国、美国、泰国、斯里兰卡、港澳台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目前已先后选派16批共218名学生到德国F+U中心接受为期两个月的实训实习,已连续6年共7批、选送115名学生参与“大学生暑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先后选派两批共18名学生赴泰国乌隆府、沙敦府和乌拉他尼府实习;已先后选派21批共353名学生到澳门实习和就业。
    配合广东农垦“走出去”战略要求,该校一直致力于东南亚语种课程的引入。目前,该校已先后为2364人(次)开展了泰语与柬埔寨语教学。

数字化教学资源位居全省高职前列
    该校深入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体系完整、分类清晰、规模宏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近年来,新增立项建设省级品牌专业1个,特色专业6个;承担了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子项目建设,初步建成了4个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库,新增国家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新增校级网络课程158门;新立项国家课题9项,省级课题79项,学会和教指委课题52项;新增专利1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新增省级教学名师3名,南粤优秀教师4名。
 
●南方日报记者 毕嘉琪 见习记者 朱晓枫 通讯员 陆璐明 洪升
本版摄影:王良珏 实习生 张梓望
策划统筹:梅志清 陈枫 陶达嫔
 
相关链接:

农垦“黄埔军校”为农业现代化“造血”: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6/24/content_7559234.htm
TOP20 排行榜